僵尸钢企出清要加速 国资委主任表示要铁腕治理央企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表示,下一步央企要铁腕治理,以钢铁、煤炭行业为重点,大力化解过剩产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加快实现市场出清。国资委决定中央企业要用两年时间压减10%左右的过剩产能,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345户大中型僵尸企业的市场出清。

  如果可以实现僵尸企业的妥善退出,过剩行业的调整一定会迎来行业效率和效益整体稳定的提升局面。方大钢铁集团财务总监徐志新曾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僵尸企业认定应有具体标准,真正做到僵尸企业出清,千万不能行业一刀切,反而是会劣币驱逐良币,出清难度会更大。

  对于僵尸企业的界定标准,目前业内尚无统一认定。一般认为,“僵尸企业”指的是长期亏损、扭亏无望,但难以顺利退出的企业。目前在煤炭、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等行业,“僵尸企业”相对集中。企业规模较大、产品附加值较低、行业产能过剩,是“僵尸企业”的共同特征。

  如果将“僵尸企业”定义为长期入不敷出、只能靠政府或银行“输血”才能维持的企业,国内第一份全面研究僵尸企业的报告《中国僵尸企业研究报告——现状、原因和对策》中指出,国内超过51%的钢铁企业是僵尸企业。在今年年初,中钢协披露数据称,2015年会员钢企亏损总额645.34亿元,亏损面高达50.5%。

  作为周期性特征明显的行业,周期性冲击往往会让许多钢铁企业陷入困境,但这并不意味着,前述冲击扭转之后,这些企业就不能恢复活力。萍钢安源钢铁有限公司总经理饶东云向记者表示,并非所有经营陷入困境的钢铁企业都是僵尸企业。

  随着经营环境的好转,部分钢企在刚刚发布的三季度业绩报表中有不俗表现。由于钢铁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政策效应逐步显现,首钢股份今年前三季度盈利在9645万元~14645万元,而去年同期则亏损4.8亿元。

  然而,并非所有钢企都有如此优异的表现。湖南华菱钢铁在今年三季度业绩预告中披露,前三季度华菱钢铁亏损额依然在9亿~13亿元。而同样作为亏损大户,重庆钢铁也没有实现扭亏,重庆钢铁今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亏损额达到17.9亿元。

  面对持续亏损的窘境,今年3月底,华菱钢铁停牌筹划重大事项。近4个月后,该公司公布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拟通过资产置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及募集配套资金等方式,置出原有的钢铁主业,并注入大股东华菱钢铁集团和实际控制人湖南省国资委旗下优质的金融与节能发电资产。重庆钢铁则筹划出售钢铁业务,收购同属重庆市国资委的渝富集团旗下非上市金融类等盈利能力较强的资产。

  重庆钢铁和华菱钢铁虽然经营状况并不理想,但作为地方重点企业的上市公司,两家企业正在努力脱困,实现经营状况的好转。

  而全国更多的中小钢铁企业“僵尸”特征明显,却借助一些特殊的保护坚持生产、不愿退出,这无疑打乱了行业调结构、去产能、降亏损的节奏。

  徐志新认为,对于钢铁行业来说,过剩产能的形成和难以压缩,根本原因在于低效率和低效益企业能受到一些特殊保护而难以出清,劣币压制良币,市场非良性竞争,行业整体效率和效益难以提升。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向记者表示,僵尸企业出清关键看行动。这些企业的职工安置、债务处理等问题都必须通盘考虑。

  除了僵尸企业自身退出之外,钢铁研究总院工程用钢所副所长苏航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还需从外部压缩僵尸钢铁企业的生存空间。目前,下游用钢企业采购时使用的“准入制”往往给了僵尸钢企一定的生存空间。“实行准入制让那些可以通过降低环保成本和税费成本的小高炉僵尸企业完胜同样参与进来的优质钢企,最后的结果就是优质钢企选择退出这一产品系列,而市场空白慢慢就被僵尸钢企填补。”苏航补充道。

  苏航认为,建立用钢企业采购“等级制”可以有效压缩僵尸钢企的生存空间。优秀用钢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和资本优势来占据采购等级制金字塔的较高位阶,而僵尸企业生产的钢材由于等级不够,会陷入无人采购的境地,最终完成市场出清。

  上一次对钢铁企业进行大规模调整可以追溯到2007年~2009年,其初衷是提升钢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当时开出的“药方”是钢企前十名增产,其他减产,或者前十名收购兼并其他公司。随后,宝钢、武钢和鞍钢等几大央企由此开始了全国钢厂“扫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