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增长之后,钢铁行业已经进入了"蛰伏期",区别于以往的产能扩张,产品升级,减量用钢成为了这一阶段的代名词。金模钢铁网首席研究员罗百辉表示,目前我国钢铁行业已从数量增长为主转向以品种质量提升为主的发展阶段,走减量化道路,把钢材过度消费降下来刻不容缓。当下我国高性能钢铁材料存在使用比例低、部分高端产品自给不足等主要瓶颈,要推动建立高性能钢铁材料生产应用合作机制和示范平台,加强钢铁产品标准和下游用钢设计规范升级,推进建设钢铁材料加工配送中心等。
金模钢铁网调研显示,随着我国钢铁产品供需情况的转变,钢铁用户对钢铁产品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市场取向,对高档产品要求质量、性能、供货稳定,且能满足特定用途需求,对低档产品要求低成本,性能有一定保证,并实现绿色化发展。
以基础建设领域用钢为例。目前我国低强度品种钢仍占相当比例。建筑螺纹钢中,400MPa以下带肋钢筋年产量为7800万吨,约占总量的60%,以Q235和Q345为主。相比之下,日本建筑用中板最高强度已达690MPa,神户制钢已开发出建筑结构用780MPa级钢板。我国Q420和Q460级中厚板应用量极少,只占5%。再如输电线塔用钢,若采用Q420B代替现有的Q235~Q345型钢,将有效节约钢材6%~8%,若采用Q460B可节约钢材10%,减排二氧化碳百万吨以上。
建筑类用钢要尽量满足结构和功能复合型的用户需求。高强钢的发展也要实现高强与高韧、高塑性的配合发展,注意钢材的焊接性及焊接工艺,钢材的低温韧性及脆断倾向,以及抗环境腐蚀能力等特性。
在能源用钢领域,除了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之外,700℃高参数先进超超临界机组关键品种和X100超高强度油气输送管线及配套钻采用钢也值得特别关注。其中,700℃以上机组钢材将由铁素体、马氏体组织向奥氏体和耐热合金转变,相应各种钢管、汽轮机构件等将有重大变化。而X100超高强度油气输送管线及配套钻采用钢的升级也将从单管输气量300亿立方米向450亿~500亿立方米转变。
汽车用钢是交通领域用钢的主力。汽车用钢的关键目标是轻量化和安全化。上世纪90年代国内外竞相开发以TWIP为代表的第二代汽车用钢,我国从2008年开始致力研发第三代汽车用钢,但规模化工程应用尚需努力。其中,第三代汽车用钢的核心技术包括宝钢的Q/P,鞍钢、宝钢等的TRIP优化,太钢试制的超细M/逆相变技术等。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该领域用钢的发展空间巨大。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2020年我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将达GDP的12%,2030年预计达到20万亿元。
然而,目前我国尚无成熟的钢铁品种供东海和南海安全服役,急需研发新型合金体系。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国海洋工程领域用钢与国外还存在较大差距。以特厚板为例,国内最高可开发620MPa的E级产品,厚度小于127mm,而国外已可生产690~720MPa的F级产品,厚度达到127~256mm。
以轴承钢、齿轮钢等为代表的先进装备制造业用钢也是未来高端钢材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罗百辉表示,轴承盖急需开发高纯净、高均质、高性能的民用高端和航空轴承钢,将轴承设计、制造和服役与轴承钢关键系统集成;鉴于目前我国约三分之一的高端齿轮依靠进口,齿轮钢系列急需强化和梳理,冶金成分控制、使用性能稳定以及热处理质量等都是我国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的主要短板。此外,我国还应重视C级以上汽车覆盖件模具等大型精密模具,兆瓦级以上风机模具,动车组齿轮箱模具,以及超高速精密模具等高端品种的研发。
"虽然我国钢材市场占有率已由2001年的90%提高到2012年的98%以上,关键钢材品种取得长足进步,部分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鉴于钢铁工业正处于产能过剩、低效益增长的时期,钢铁工业急需转变生产方式,推动产品升级换代。"罗百辉表示,高性能钢铁材料使用比例较低、部分高端产品自给不足是目前我国钢铁产品升级的主要瓶颈。例如,高标准模具钢、特种耐腐蚀油井管、船用耐蚀钢等关键品种依然供不应求。
从开发环节看,由于基础研究相对滞后导致原创成果不足,新技术开发滞后,并且缺乏企业科技领军人才和骨干。在生产环节,部分钢铁产品标准滞后于下游需求,钢铁企业长期以建设生产为中心,缺乏下游用户需求牵引,落后和低水平产品仍占一定比例,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在应用环节,由于钢铁产品档次不高,钢材设计规范要求降低,导致钢材使用量大;部分行业准入门槛苛刻,认证过程相对漫长,再加上国外部分供应商为保住市场份额不惜采用大幅降价策略打压国内企业,也增加了国产高性能钢铁材料的推广难度。
众所周知,建筑、机械、汽车、船舶、模具等是我国的主要用钢行业。在罗百辉看来,钢铁产品升级也是这些下游行业转型发展的迫切需求。钢铁是应用最广泛的基础原材料,模具制造业、建筑业等下游行业的转型升级都离不开高性能的钢铁材料。例如,我国建筑业虽然建设规模世界前列,但在质量、安全、节能和建设标准等方面落后于发达国家,钢筋、线材、H型钢等主要品种急需升级。
罗百辉指出,钢铁产品升级换代,需要行业、企业、用户以及第三方达成共识、合力推进,其中钢铁企业要致力于从材料供应商向服务商转型。促进钢铁产品升级换代需要多管齐下,一是推动建立建筑、汽车、船舶、家电、石油、铁路等高性能钢铁材料生产应用合作机制,该机制由下游用钢行业龙头企业、部分钢铁企业、最终用户、科研院所、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等组成。二是建设高性能钢铁材料应用示范平台。开展下游用钢行业使用高性能钢铁材料的应用研发和设计规范研究,以及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三是促进钢铁企业开发高性能钢铁材料,研究提出重点开发的钢材品种,依靠相关政策支持钢铁企业联合下游用钢行业开发并实施技术改造。四是加强钢铁产品标准和下游用钢设计规范升级,加快高性能钢铁材料认证。五是推进钢铁材料加工配送中心建设,建立钢铁企业、用户企业、金融机构参与的加工配送体系,提高钢铁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由材料供应商向服务商转变。
据悉,工信部目前正在建筑、电工、船舶等重点行业加快钢铁产品升级步伐。其中,为促进螺纹钢产品升级,工信部成立了高强钢筋推广应用协调组,发布了《关于加快应用高强钢筋的指导意见》,修订了相关技术标准,并在河北、江苏、重庆等地实行典型示范。
为加快电工钢升级换代,工信部重点推进变压器和电机领域应用高性能硅钢,建设了高性能电工钢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并在节能电机试点工作基础上,推进工业行业开展国产化高效电机和节能变压器示范。到2015年,我国将淘汰热轧硅钢生产能力100万吨,电工钢产品质量性能明显提高,高性能电工钢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0%。
在船舶行业,工信部还将借鉴先进国家船用钢材标准的发展模式,结合当前实际需求,研究制订船舶用钢分级分等和专用标准,通过骨干船舶企业与钢铁企业之间的试点,逐步推广行业标准,并完善检验和认证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