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千万吨铁精粉产能的背后:资源大县迁西转型之路

10多年前,因搭上了钢铁行业快速发展的列车,迁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一举闯进全省十强、全国百强。那时,遍布迁西的铁选行业对县域经济贡献率超过50%。

10多年后,一场针对铁选行业的“大手术”宣告结束——迁西主动转型,淘汰了1000万吨铁精粉产能。

出人意料的是,经历了这样一次在很多人看来必然伤筋动骨的“手术”后,迁西县却“元气”未伤:近5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1.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1.1%。

一个资源大县,如何摆脱资源依赖?3月3日,笔者来到这里探访迁西的转型轨迹。

由“吃山”转向“靠水”,“后钢铁”时代拉开转型框架

春节过后,气温回升,但铁精粉价格却未见回暖。迁西县发改局局长白羽心想:幸亏迁西早已终结了单纯靠铁精粉“吃饭”的日子。

时光回到5年前。当时,迁西正迎来一个发展新高潮:2011年全部财政收入首次突破30亿元大关,比上一年度增长45.4%。也是在这一年9月,新一届县委班子上任。

迁西的辉煌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牌楼沟村的一声炮响,那声炮响拉开了迁西铁矿开发的序幕,迁西人也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吃山时代”。最高峰时,钢铁和矿选产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一度高达90%以上。

“即使靠山吃山能再吃上两年,也不能再用传统思维来发展迁西。”当时刚上任的县委书记白春明回忆道,要想改变迁西经济结构不优、接续替代产业乏力、生态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只有未雨绸缪,加快转型升级。

向哪里转?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将发展的目光聚焦在滦河滩。

经过千百年的滋润,迁西滦河两岸被冲刷出5万余亩的滩涂。“我们要通过聚集先进生产要素,推动土地集约利用和资源优化配置,将滦河沿岸统一规划为迁西经济开发区,力争打造成滦河经济隆起带。”白春明说。

由“吃山”转向“靠水”,迁西拉开了产业发展框架。在西部,冶金重化工业园区以津西集团为中心,以冶金重化工业为发展方向,重点发展冶金延伸项目,打造千亿级园区;城西物流区围绕服务津西集团等县内外企业,瞄准冶金重化工业物流需求,打造省级物流产业聚集区。在中部,围绕产城互动,力争打造百亿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东部,以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为方向,力争打造百亿级新材料产业园区;现代农业高科技产业园规划占地3万亩,以工厂化生产、高科技产品研发、产业化经营为主要发展方向,力争打造国家级农业园区。

“迁西是个‘七山一水一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县,我们厂一开始建在大黑汀村山脚下,大一点的设备都进不了厂。”瑞兆激光再制造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宏升回忆说,受困于发展条件,在企业成立之初的几年里,瑞兆激光成长缓慢。搬到开发区后,该企业已发展成为河北最大的激光再制造产业基地。

如今,经过5年的发展,迁西经济开发区已初具规模,入驻企业78家,2015年主营收入715亿元,税收达4亿元。“我们就是要在迁西20%的土地上,通过发展绿色产业,创造90%的产值。”迁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付永同说。

由“一钢独大”转向“多极支撑”,为产业转型落子走棋

3月3日下午,在津西钢铁型钢一厂,伴随着轧机欢快的轰鸣声,火红的钢坯经多次轧制,变成了一条条钢板桩。“我们的钢板桩是市场上的抢手货,一吨最多能赚五百元。”津西钢铁董事长韩敬远告诉笔者,今年前两个月,津西钢铁每个月的利润都突破亿元,靠的就是新产品、新钢种。
“走活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这盘棋,必须要靠创新驱动,靠项目建设。”白羽对笔者说。

在迁西,传统产业历经多年发展,已具备了做大做强的基础条件。为此,迁西加快改造提升步伐。对于“钢”板块,做好“调、延、用”三篇文章,大力调整钢铁产业产品结构,延伸钢铁产业链条,发展培育用钢产业。对于“铁”板块,他们瞄准“粉、铸”两大方向,重点推进粉末冶金及制件和异型球墨铸管等项目。截至目前,粉末冶金及制件项目进展顺利,其中10万吨超纯粉项目已经试生产。

为补齐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短板,迁西谋划实施打造“能、材、新”三大板块。“能”板块,围绕“核、蓄、光”三个领域,着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重点推进中核冀东核电、抽水蓄能电站、光伏发电三大项目。在“材”板块,重点推进新能源玻璃及现代家居新材料项目。“新”板块,突出“农、水、游”三个重点,推进冀通山区农特产储运交易市场、景田百岁山北方生产基地以及三条文化旅游产业带相关重点项目。

陆续落地的项目逐渐发力。“截至2015年底,迁西境内1000万吨铁精粉产能基本淘汰完毕,但我们的公共预算收入却不降反升。”白羽说,不久的将来,随着新上项目的投产,迁西经济发展将会迈上新台阶。

由被动等待转向务实进取,“软环境”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硬支撑”

3月3日下午,阳光照在迁西城东的青龙山上,油松枝头上依然落有未融的积雪,山坡下是新平整的上百亩山前地。

“如果不是迁西县把许多事情做在前头,把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处理,景田北方第一个生产基地肯定不会落户这里!”深圳景田饮用水迁西项目负责人迟晖对笔者说。

从得到景田饮用水准备在北方建设生产基地的消息,到项目签约落地仅仅用了15天。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挂帅,三位县领导具体负责,多部门联动……一件件高效务实、细致入微的工作感动了景田人。“我们要用‘深圳速度’回报‘迁西速度’,争取今年8月底前完成一期10亿元工程投资,实现一期工程全线投产。”迟晖说。

由被动等待转向务实进取、主动服务,“软环境”成为迁西产业转型的“硬支撑”。每周六上午,迁西常委会议室总是座无虚席。县委书记、县长主持召开的项目联席会,县领导及县直单位、各乡镇主要领导全部参加,专题研究项目推进问题,对全县重点项目逐一梳理,排忧解难。

全面推行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领导牵头、部门帮扶工作责任制,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班人马、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做到每个重点项目有领导分管、有部门帮助、有专人落实。“企业动嘴,干部跑腿”在迁西已成为常态。

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引来众多投资者。2016年,该县又将有310个重点项目开工、续建,计划完成投资263亿元以上。
又是一年春来早。在滦水之滨,一座绿色转型的冀东山城,正在这里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