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大中型矿山亏损52亿 钢铁业将入减量周期

矿业寒冬,连国际矿业巨头都被迫减债裁员,生产成本高企的国内矿山的生存现状就更为堪忧。中国大钢铁产业链进入了近年来最冷的寒冬,化解过剩产能,成为了摆在矿山及钢铁行业面前的当务之急。

在日前举行的2015年(第四届)铁矿石发展高端论坛上,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雷平喜透露,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矿山的营收总额仅为6160.1亿元,同比下降19.8%;利润总额359.9亿元,同比下降43.2%。其中,大中型矿山亏损52.25亿元,同比下降197.77%。居亏损前四位的河钢矿业、太钢矿业、攀钢矿业、邯邢矿业总亏损超过大型矿山企业亏损额的一半。

中钢协常务副会长朱继民表示,当前矿业寒冬,国内矿山、钢铁企业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矿山产业投资首现十年来负增长,钢铁产业链的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今后方向是绿色减量化发展,钢铁产业链要通过资源整合来淘汰一批企业。“这些被淘汰的企业,要么是价值创造缺失,要么是降成本缺失的企业。”

全球矿山形势严峻

由于矿业消费大国中国的经济增速放缓,大宗商品的价格不断创出新低。继国际油价和铜价再创新低后,12月7日,铁矿石现货价格首次跌破40美元/吨的大关,也刷新了10年来最低纪录。14日,直接进口铁矿石62%品位干基粉矿到岸价格为38.51美元/吨。与2011年高点191.70美元/吨相比,铁矿石现货价格累计下跌了80%。

矿价跌跌不休,连累国际矿业巨头们的业绩一落千丈。财报显示,2015年上半年,力拓当期净利8.06亿美元,与2014年同期的44.02亿美元相比下滑82%;必和必拓2015财年的可分配利润从2014财年的138亿美元跌至19.1亿美元,同比下跌86%。

12月8日,全球第五大矿业公司英美资源公布了其应对矿业寒冬的裁员重组计划。据华尔街日报消息,英美资源8日宣布将出售60%的矿山和冶炼厂,并对旗下业务进行彻底重组。具体包括,裁减8.5万名员工,业务部门从6个合并为3个;未来一年,公司运营成本减少11亿美元,并削减资本支出10亿美元。

全球最大的锌矿生产商和大宗商品贸易商嘉能可,近期也因深陷300亿美元债务危机接连遭遇股价暴跌。12月10日,嘉能可宣布再次加大削减债务及开支的力度,将债务削减目标在9月基础上再上调30亿美元,拟在明年底将净债务降至180亿美元。2016年的资本支出则由50亿美元下调至38亿美元。

巨头尚且如此,国内成本高企的矿山的生存现状自然压力更大。经营失血、产能下降、资产恶化在中小型矿企屡见不鲜。

雷平喜还介绍,除经营失血严重外,矿山企业的投资和产能也存在较大问题,今年以来投资减弱,出现近十年来首次负增长。财务方面,企业负债上升,财务费用大幅飙升,资金极度紧张。

在矿价、债务等多重压力之下,国内矿企的开工率今年不断下降。早在今年3月底,河北冶金矿山管理办公室人士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河北共有1800家选矿企业在册。随着矿价持续下跌,大约70%的矿山企业已经停产。中小矿企停产是为了止血,而继续生产的往往是国有企业,其税后成本大多在500元/吨左右,与不到40美元的外矿价格相比差距甚大。Mysteel针对全国126家矿山企业的调研报告显示,今年国内铁矿石矿山的产能利用率只有55.7%。而最近一次调查统计显示,截至12月3日,国产矿开工率仅为42.4%。

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关键在人员安置

矿山企业的命运与下游钢铁行业息息相关。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当下,国内钢铁产能仍然居高难下,低价竞争的结果必然是利润大幅下滑。

中钢协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国大中型钢企累计亏损386.38亿元,其中单钢铁主业亏损720亿元。全部101家大中型钢企中有48家亏损,亏损面扩大至47.5%,亏损额再创年内新高。而钢铁重点地区河北省的钢铁业亏损面更高达60%。

亏损重压下,钢企裁员的消息从去年至今此起彼伏。中钢集团、山东钢铁集团等去年就启动了业务重组和人员分流。最近一则新闻是位于第一梯队的武钢集团也传出了将裁员6000人的消息。尽管武钢官方随后否认裁员一说,称所谓“武钢股份的人力资源优化方案”中的“内退”、“临时歇工”等措施,并没有改变职工的劳动关系和薪资关系,但钢铁企业所面临的亏损压力可想而知。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在前述铁矿石论坛上介绍,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下,“钢铁产业链的格局势必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一点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该研究院12月7日还发布了中国和全球钢铁需求预测报告。报告预测,今年和明年的钢材需求和粗钢产量都将从峰值回落,而今年则是粗钢需求和消费量首次出现实质性减少的转折年,钢铁行业将就此进入减量周期。

报告预测,2015年全年,中国钢材需求量同比下降4.8%至6.68亿吨,同期铁矿石(折品位62%)需求量小幅减少0.4%至11.1亿吨,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将达到79.5%;而2016年全国钢材需求将继续降低到6.48亿吨,同期铁矿石需求量则将继续下降至10.73亿吨。到2030年,中国的钢铁需求将降至4.9亿吨。

李新创预计,“十三五”期间,约有2亿吨的钢铁产能将退出市场,对应的铁矿石需求也将从目前的11亿吨大幅下滑至7亿吨,“以中国多数矿山为代表的高成本矿山将逐步退出,大约占目前国内总产能的三分之一。在未来更严格的环保政策及经济转型背景下,这些退出停产的矿山大多数将难以复产。”

面对如今矿山、钢铁企业生存艰难的状况,朱继民也在铁矿石论坛上强调,“整合上下游行业资源,实现全产业链结构调整势在必行。”要由过去的矿山企业向钢铁企业要利润、钢铁企业向下游要利润的方式转变为矿山企业、钢铁企业与下流共享利润。同时,全产业链整合还要淘汰一批价值创造缺失的企业,优化整个行业生态结构。

如何整合淘汰过剩产能和企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李新创表示,绿色、减量化发展,是未来矿山、钢铁企业的转型方向,而化解淘汰过剩产能,则要靠环保、资金这两把刀。“环保不达标可以淘汰一批,亏损严重资金断链的关停破产一批,企业间再通过兼并重组再出清一部分产能。但最关键的还是解决剩余人员的再就业安置问题。”

李新创认为,国家层面化解钢铁产业链过剩产能的决心很大,但到底谁被淘汰,还是市场说了算,政府应该起“兜底”的作用,提供公平的政策环境,给过剩产能提供一个完善的出清机制。“比如,政府部门可以设立一个解决下岗职工安置的再就业基金,利用金融、资本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办法总是比困难多的。”

事实上,国内钢铁产业链的兼并重组其实早已开始。2013年停产的海鑫钢铁,自启动破产重整后几经波折,今年终于被另一家民营钢铁企业建龙集团接盘重组。而矿业板块,央企中国中冶与五矿集团的重组合并也已公布消息蓄势待发。铝业板块,业内也一直传言国电投旗下的电解铝业务有望被中铝集团并购,但双方均未公开回应这一消息。